作者|Mr.K 来源|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小聚,听一位做猎头的哥们闲谈职场掌故,中间聊到了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在接受面试时,一些不太为人知的小细节。
比如, 20万年薪阶层,大多是基层管理,按一般的面试流程安排即可,该填表填表,该做题做题,HR和用工部门的人,该迟到就迟到,有问题该直接问就直接问,基本用不着特别的讲究。
50万以上年薪的管理者就稍有不同,这个收入在一般企业来说,基本是中层以上的管理者了。对待他们显然应该更周到,一些乱七八糟的表格就不填了,HR年轻的小姑娘也不用出场尬聊了。这些都省去,直接约好用人单位对等的领导,准时准点碰面,双方笑容可掬,侃侃而谈。
和100万以上年薪的管理者对线,那就要更细腻了,双方会面的地方,一般不会安排在办公室。因为这个层级的高管,很可能被圈子里很多人认识,有些事在尘埃落定之前,是不宜声张的。通常会约在高档茶室,或某些商务会所的包厢里。大家见面也不是上来就聊工作和业务,而是会看似漫不经心地闲扯几句圈内趣闻和行业大佬:XX公司的老刘你认识吧;XX集团的孙总我们也很熟,上周刚见过面…一翻云淡风轻的圈层试探,开始了一场其乐融融的面谈…
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各方面都是。这位猎头朋友果然“术业有专攻”,看得比常人通透,虽然我们IT行业可能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有那么多讲究,但K哥当初也是从独角兽公司被上市公司挖去做高管的,回头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拉姆·查兰在《领导梯队》一书中指出:一个人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从最初独立贡献者,到成为整个组织当中最高层、首席执行官这个过程当中会进行7次转身。而在每一次转变过程中,他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时间的分配都必须进行调整,才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今天K哥就结合20年职场经验和观察,和大家聊聊20万年薪,50万年薪,100万年薪的管理者,不同的画像和其中的区别。
01
年薪20万的管理者:
既是“好大哥”又是“小领导”
兵头将尾,应该是对基层管理者最恰当的形容。和普通员工一样随意的穿着,一样狭小的格子间,和其他同事同吃同玩同干活,上面不找他发火时,他可以为兄弟们两肋插刀,偶尔请大家吃吃饭,带大家打个游戏;当领导不满意,对他兴师问罪的时,他也会插兄弟两刀,带着口头语的简单粗暴的道理,也能对着“犯事”的人,有模有样的一顿输出。这大概是多数企业一线基层管理者的共性状态。
虽然基层管理者,往往缺乏些派头和腔调,但他们肩上的责任却不轻。作为兵头,往往自身要具备出色的业务能力或技术能力,甚至是是团队业绩的主要贡献者,或技术攻坚的主要承担者。越基层越现实,没这两把刷子,做一线管理者是很难服众的。
作为将尾,基层管理者还要具备最起码的管理能力,可以将上面交给的任务,派发给员工,并做好过程和效率的监管,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在管理方法上,基层管理者比较常用的套路,是人性化和制度化的适度“勾兑”。有时候是重情重义、可以无视规则的“好大哥”,有时候又得化身为理性公正的制度捍卫者。为啥要这样?当然是因为权少、事多、责任大。要确保业绩的高效达成,对其他同事做好有效管理,同时手上可以利用的“官方”手段又非常有限,所以有时不得不在“好大哥”(感情牌“绑架”人)和“小领导”(制度牌吓唬人)这两种身份之间来回切换。
仔细想想,一线管理者其实挺不容易的,有经验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如果真能把基层工作做好,一线管理者20w的年薪,还是很有性价比的。
02
年薪50万的管理者:
既兢兢业业,又战战兢兢
想象一下,Boss要求贯彻狼性文化,员工高唱“公司,我最爱的家”,谁最想骂人?中层管理者!上头只要结果(功劳),下面更关注过程(苦劳),谁最为难,还是中层!事多了是真忙,事少了要装忙,谁最尴尬?依然是中层。
笼统得说,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经理一类的级别,都可称为中层。对上,中层管理者是战略的执行者,行动方案的制定者;对下,是部门和团队的指挥官,矛盾冲突的化解者。某种程度来说,起着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维持平衡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这些伟光正的词儿,让中层听上去很有价值,其实在一个组织机构中,日子过得最糟心的可能就是他们。不信你在他们面前说几句“去中层化”或“扁平化管理”,看他们会不会瑟瑟发抖。再仔细想想,每次企业裁员缩编的时候,HR们手中的大刀,最容易向谁的脖子砍去?
作为一名既要兢兢业业,又要战战兢兢的中层管理者,什么才是他的基本修养呢?
第一,有业绩。中层不都想在Boss面前多点出镜率和话语权吗,不是还想着再进一步,突破职场生死线和玻璃屋顶吗?请拿出的你敲门砖(硬业绩),使劲砸你老板的门,相信再斯文的老板,都会爱上你这种“粗鲁”,你不仅可以破门而入,还可以畅所欲言,想怼谁就怼谁,想提什么意见就提什么意见,总之你都对。
第二,懂服从。没有硬业绩,就必须会服软、服从;这已经是一名所谓的管理者,退无可退的底线了。Boss让你开啥会就开啥会,别废话问这会有啥意义;让你开除谁就开除谁,做了坏人还要懂规矩,不要问啥原因,问就是“他不走你走”。
第三、会补锅。这点绝对是加分项,也是体现一个中层是不是真有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比如,当Boss按照过往的经验指导、安排工作时,难免有“经验失效”的时候,此时聪明的中层不会直接指出领导(不碰到南墙,领导会轻易否定自己?)的问题,而是在向下传达和布置的时候,顺势而为,错事对办,暗中规避问题或弥补漏洞,照样让一口破锅不撒汤漏水。
当然,事情做好了,功劳还是算在Boss头上,你只要趁合适的实际,在Boss面前轻轻点一下你做了那些“关键”步骤,聪明智慧的Boss也许就秒懂了。有这种水平的中层管理者,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中层管理的岗位,对一个职场人来说是一道坎,迈的过去,前程无限;迈不过去,前途暗淡,但肉少狼多,毕竟向上的位子有限,即使不能向上突破,也不一定全是个人问题,天时地利人和,说多了全是玄学。
总体来说,需要的时候,是小甜甜;用不着的时候,就是牛夫人,这大概是中层管理者们无解的宿命。即使真有50万年薪,也是中层们用操碎了心的青春,赌明天换来的,值吗?不值吗?
03
年薪100万的管理者:
有能力,也要“带资”入场
对一家企业而言,董事长、CEO、副总裁、总经理一类的人,都是站在组织金字塔塔尖上的人,是名副其实的高管。一般来说,100人左右的企业,最多设有2-3个高管岗;1000人企业,也不过有10来个高管。
作为高管,最主要的职责,不是有形的劳身劳形,而是无形的劳心劳神,不一定插手各种具体事务,但一定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为公司做出各种高层次的决策,既能为公司放飞梦想,又要能确保企业务实前行。什么样的人能有机会,从职场重围中杀出来,站在职场顶端,成为企业高管呢?
1、智慧通透。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很快get到事情的本质和核心,看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点远比什么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重要的多,是更层次的能力。没这点本事,是没有资格做一名高管的。
2、有原则不圆滑。很多狗血电视剧里,为了某些主角人设,经常把一些企业高管塑造的八面玲珑,哼哼哈哈,满嘴废话文学,以显示他的高情商和善于权谋。其实,这纯属臆想,现实中优秀的高管,大多数时间可不是这么圆滑的(只对极少数人),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拍板决定,要杀伐果断。八面玲珑的圆滑行为,是制造并推给别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而高管需要的祭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完全两回事。
3、自带资源圈子。要想成为金字塔最顶端的高管,只有上面说的能力还是不够的,还要自带资源、圈子。还记得文章最开始,K哥的猎头朋友所描述高管面试的场景吗?为啥双方上来先有意无意的提一些圈中大佬?其实就是在拐弯抹角测试你的圈层级别。一个人能接触的人物(这里不谈各种蹭大佬的骗子)级别,可以一定程度界定这个人圈层的高度;而圈层的高度,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今后能为公司和工作,带来的势能。所以,这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寒暄和吹牛,大佬们没那么空。
能力重要吗?重要!但对有基础有悟性的人来说,所谓能力,有时候就像窗户纸,可能几句话点破后,就学到了。但资源和圈子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是要半辈子,甚至一辈子、几辈子,才能拥有的。从这些角度看,你觉得一个和企业真正匹配的合格高管,年薪百万,算贵吗?
高层看决断、中层看理解、基层看执行,这是华为著名的管理理论心法。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环境,对企业各种一线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者的要求和定位是不同的。
但怎么定义,怎么描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适配,是能各自贡献应该贡献的价值。如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所说:“如果坐在你车上的人是合适的人,他们会自己激励自己”,一句话,找到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就一切都对了。
- 全文完 -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作者:M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