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销售灰色链:从招标到零售全覆盖
出处:新浪综合  更新时间:2018-07-27
 医药销售灰色链:从招标到零售全覆盖

  2015年,1.41亿元;2016年,2.31亿元;2017年,5.8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52.52%。

  随着疫苗事件的发酵,长生生物快速增长且数目庞大的销售费用也备受外界关注。诡异的是,尽管长生生物2017年销售费用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高达60.29%,但该公司仅有25名销售人员,也就是说,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331.85万元。

  根据目前最新的消息,这项“通过推广服务团队将产品销售给疾控中心,部分出口”的销售费用,主要流向地方推广商、地方各级疾控部门以及相关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的疏通关系渠道上。

  多位医药界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这是医药行业的常态。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医疗保健行业290家上市企业中,2017年销售费用高达1772亿元,而研发投入仅319亿元。

  那么,药企巨额的销售费用是如何一步步攀升的?

  一出厂就寻租

  中国的药品大约有78%销往医院,这部分以处方药(Rx)为主,其余22%药品则销往零售药店,这部分以非处方药(OTC)为主。

  据了解,所有销往医院的药品,须由当地省级药品采购管理部门统一竞价采购,形成药品目录和招标价格,而医院就从省级政府核定的药品目录中选择药品。在2017年之前,医院可在招标价格的基础上加价15%销售给患者,以此来弥补挂号以及医疗技术费用的不足,也就是业内所谓的“以药养医”。

  不过,自2017年5月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所有公立医院只能按照招标价格采购药品,并且购进价即是销售价。

  “在零差价的作用下,谁的药品供货价格高、回扣空间大,谁的药就卖得好。”医药代表王彬告诉时代财经,正是这进一步导致了“药价虚高”的局面。

  药价虚高到什么程度呢?以山东方明药业为例,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王彬坦言,由于政府招标挂网有专人操作,药企为了抬高中标价格,往往不择手段。“挂网招标的价格要为下面各个市、县的客户维护预留成本,因此中标价格一定要高。”

  他还表示,虽然表面上国家严格禁止药物加价和灰色交易,但在现实中,一般药品自出厂开始,几乎所有的流通环节都需要疏通关系,这就形成了一个包括官员、医生、医院、药企、科室以及医药经销商在内的灰色利益链。“为了打通各个部门和领导的关系,一般企业也都有专门负责此事的政府事务部,而这部分的支出都算在销售费用中。”

  医院里的竞技

  过了政府竞标、医院采购环节,已进入医院药房的药品也需要企业时常“关照”。

  李颖是某儿童药公司的医药代表,她日常活跃于各大医院儿科中心,趁医生有空的间隙便跑去混个脸熟。在病人少的时候,她还会找医生了解开了哪些药,是否有她们公司的产品并跟进病例分析。

  李颖认为,医生把握着患者吃哪个公司的药,因此逢年过节的频繁拜访是必不可少的。她透露,在拜访医生的时候也会经常碰到同行,他们通过自己的特殊渠道,查到每个医生开出的药量,然后按量计费。

  不过,近期李颖觉得直接给医生返利越来越难,过去一瓶药给返利医生5元,现在只有2元,而在政策和医院的监管下,医院里“谢绝医药代表入内”的提示也越来越多。这样的背景下,李颖她们将更多操作费用花在了“学术推广”上,而“学术推广”也正在成为消耗药企销售费用的另一支主力军。

  以长生生物为例,2018年7月6日,长生生物副总经理张友奎、销售总监杨鸣雯与山东省疾控中心副书记、副主任徐爱强等来自山东省200多个县的疾控机构领导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400多人,共同在烟台出席“山东省2018年流感防控研讨会”。而在一周后,杨鸣雯又出现在了 “吉林省流感预防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这场由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和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
网站申明:系本文编辑转载,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被浏览的文章
营销绝技  网友提供  2018-07-27
经验畅谈  网友提供  2018-02-25
经验畅谈  网友提供  2011-10-20
司机之家  网友提供  2011-09-27
生活娱乐  网友提供  2014-01-13
热点文章
司机之家  网友提供  2014-11-03
更多精彩文章点此进入
长按下图选择“设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