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制造业数据对比: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丝钉
出处: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更新时间:2018-07-27
中日美三国制造业数据对比分析,这个结果让人不得不深思!



  过去的几年,金融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稳压日本、德国,甚至个别年份还超过美国。

  所以中央急啊!急急忙忙地去杠杆,严打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

  说来好笑,给了中国一记棒喝的是特朗普——中兴事件。



  它罕见地促成中国全社会反思:让中国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么?

  专家一顿研究,结果是——制造业!

  进一步的焦虑是,在中国增长日渐放缓、劳动生产成本飞速上升、人口红利加速收缩的当下,中国凭什么来和世界诸强竞争,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

  一番斟酌之后,答案是——制造升级!

  制造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但可惜,“增长奇迹”让不少人头眼浑浑,误以为制造业已是中国的绝对优势。

  当日本制造曝出丑闻时,看日本笑话当然没问题,但因此发自内心地相信中国制造已然有资格嘲笑日本,日本制造已经不灵了,那就纯属自欺欺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瘦死的马大。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甚至强过美国。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国强?

  在中国准备发力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们就来比较一番!

  1

  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这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了。

  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资,也还是能压美国一筹。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较远了。



  中国(大陆)约等于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台湾省的表现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见。

  不过,这并非一个中兴事件就引发中国制造满满危机感的原因。

  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7年年初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的,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单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几甚至十几倍,产品附加值只相当于人家几分之一,现在偏偏人工成本还飞速上升,中国制造的优势眼看着就要没了。



  看看这张图,估计立马就能理解曹德旺为什么跑到美国去开厂。

  2

  日本制造业对自己的感觉是相当好的,即便是在真真假假的出了一系列丑闻和烂事之后。

  被外界、尤其是中国人以为是“日本制造”出的丑也有。

  比如国内热度极高的英国“水帘洞高铁”,新闻中的主角其实并非日本制造,严格说来是那是英国组装惹的祸。

  日本人的“一根筋”和钻研精神确保了只要不出现根目录程度的技术颠覆,它总能在已有的众多高端领域做到顶尖,超过“疲沓”的美国人。

  下图是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美国和日本分别以39家与34家企业,遥遥领先。



  而在2015年,则是日本力压美国排名第一。

  顺便提一下中国,中国2015年上榜企业是0,2016年是1。那家企业是华为。

  但如果要把这个榜单放大到1000强,就会发现美国简直是一枝独秀,而日本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遥遥领先后来者。

  那么,怎么能看到日本比美国强的地方呢?来,看图。



  中美日企业结构比较

  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全球创新1000报告在通信服务、材料、非必要消费品等高端细分领域,日本整体强于美国。而在其它美国占优的领域,日本也在某些环节上有出色表现。

  3

  在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上,甭管多高端,日本常常可以做到性价比最优,因此,很多技术即便不是源于日本,但最终其代表性企业、产品往往会落在日本。

  “日本制造”领先世界的首推“工业之母”——机床。

  综合看起来这个世界上日本机床业世界第一,没有之一,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最高。总体如此,个体不表。



  就机床产业总体的技术,日本机床业有优势的领域之广,让人叹为观止。就日本一些只有几十人个人的小企业,例如松浦,浜井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实力。

  就算是营销做得牛逼的德国德玛吉机床也要和日本森精合资,德玛吉现在由森精主导,共享日本技术。许多军工级或航天设备,少了日本制造的辅助要么根本无法生产出来,要么是无法达成商业化成品率,要么就是造价昂贵到无法承担。

  今天,全世界所有工业生产级的顶级机床基本是由日本承包的。

  综合来看,日本机床业在世界上稳坐头把交椅,没有之一。其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也最高。

  4

  现在回到前文所说的那些个细分领域。

  非必需消费品。

  首推汽车,这也是最能体现日本制造业技术高超最合适的入口。中国人买车常常在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犹豫不决。然而,你也许不知道,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通用、沃尔沃,都高度依赖日本制造。

  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市场更是几乎被日本垄断。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绝对优势。

  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欧美造不出来。但是汽车这种高度成熟的大众消费品,必须要在性价比上取得最优的平衡。这一点,日本制造优势明显。

  材料

  特种材料,美日各有擅长,但日本整体稍胜一筹。仅举三例。

  美国F-22战斗机的隐形涂料就是日本制造的。



  还有许多特种钢材,就以潜艇艇体钢材为例,早期是美国一骑绝尘,但是日本研发投入、追赶的步伐非常快,目前已经赶超美国。

  而全世界最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成型技术就是由日本掌握的。

  在全球化程度已经相当深远的今天,工业加工领域随时会因为人工成本的上升、政策的变化转移到别的国家,但是产业链的上游高端材料、高端部件领域,则不会轻易发生迁移。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制造业虽然在消费领域遭遇重大挫折,但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5

  最后,来说一下日本制造的最大优点,一直被羡慕且很难被超越——日本能够以极高的工艺技术在工业成品的品质把控上做到最好。

  “高铁”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丝钉这一个事实。

  日本Hardlock公司制造的“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被广泛用于中国高铁上。



  更绝的是,Hardlock公司在发明了这一种螺丝钉后,毫不犹豫把图纸、制作工艺公开了出来。

  敢公开就是因为,Hardlock公司相信,我就算告诉了你怎么造,你也造不出来。

  日本企业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要知道它的邻国就是世界工厂,向来以反向研究闻名,更何况你居然公开了制造工艺。

  这一点,只要想想使用中国螺丝钉的经历就知道了。

  比如,一个M6螺杆中国国家标准允许的外径公差范围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大约就是允许有0.18毫米以内的制造误差,当然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个标准和日本并无差别。

  但是,在中国随便买50个同一规格的螺丝钉,经常用肉眼就能发现其中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螺丝钉,1万个你也可能找不到一个不合格的,而且日本企业基本能将公差控制在0.06毫米以内。

  还有就是日本金属切割工艺,也是网上流行的体现日本高超精工技术的视频之一。在一块金属上切割后,毫无间隙,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视频其实根本不足以完全体现其技术之精湛,要知道,其金属切割后的嵌合隙间仅仅为2微米,细菌的直径也不过是在0.5-5微米之间,这和细菌是是同一数量级的。

  还有一个能够体现精工水准的就是光学仪器。

  日本的精密光学仪器也是有口碑的。日本相机镜头和用于手机的摄像头在世界上所占据的绝对领先优势自不必多言,当然也包括华为手机等,全世界各大医院都在用日本研发的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经常名列世界第一:所以,赶超日本光靠花架子、靠房产、金融是不成的,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以及踏踏实实愿意一门心思沉下去的企业,需要整个社会不再那么的拜金、浮躁。

  当然,如果不能豁出去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吃苦,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赶超之路了。

  日本近两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不足100万,随着勤奋敬业愿意追求工匠精神的几个世代慢慢退休、老去,日本制造不可阻遏的出现下滑势头。

  事实上,日本制造的大丑闻都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集中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战后最敬业的一个世代在那一年前后告别了日本制造业。

  所以,只要中国确确实实把制造业重视起来,同时确保制造业不低于过去十年的进步速度,用一代人在制造业上全面赶超日本,我们的国民经济才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那时,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网站申明:系本文编辑转载,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被浏览的文章
物流交流  网友提供  2011-09-20
司机之家  网友提供  2022-10-06
司机之家  网友提供  2010-12-29
热点文章
司机之家  网友提供  2014-11-03
更多精彩文章点此进入
长按下图选择“设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