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利比亚资产达188亿美元 损失难估量
出处:南方网  更新时间:2011-03-24

3月23日,中国商务部长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利比亚的动荡给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影响。

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50个,涉及到合同金额是188亿美元。而现在,虽然大部分中资企业人员已经撤出,但项目进展大受影响,设备等资产也存在损失。据悉,商务部已经会同相关部门着手评估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但如何挽回损失尚是未知数。

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秦鸿国向本报介绍,战争之后,联合国会成立赔款委员会,强制战争发起国赔偿其他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战争中的损失。但如今利比亚战局不明,“谁是发起国都还说不清楚,计算赔偿为时过早。”秦鸿国说。

企业自评损失

23日晚,洪福集团驻利比亚分公司总经理张英保告诉本报记者,其公司一周前完成了损失统计情况,损失主要由器材和未结的工程款组成,其中工程款金额就高达5亿人民币,损失总额可能高达10亿。

三年前张英保所在的洪福集团,与利比亚住房与基础设施机构委员会签署了35亿人民币的建筑合同。今年2月份骚乱爆发后,洪福集团分批组织工人撤回,工地停工,大型设备掩埋,公司车辆被抢。

这是75家在利中资企业经济损失的缩影。而来自国资委的消息显示,13家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全部暂停,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电信领域。

有媒体报道,中国共有27个企业在利比亚的工地、营地遭遇袭击与抢劫,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人民币。

据专家估计,投资损失主要包括稳定收益损失、合同余款损失、当地储蓄和固定资产损失等。具体数字目前无法确切统计。此前35860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回国也会产生一定费用。

尽管人员大部分安全撤离,但留下的设备能否保全、已经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尚不得而知。

赔偿或借助联合国机制

22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已经着手展开在利中资企业评估工作,专家分析,这将为下一步追偿做准备。

据秦鸿国介绍,按照惯例,这些损失将由联合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强制战争发起国赔偿。赔偿对象包括遭受战争损失的各国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

1990年伊拉克出兵科威特之后,联合国就是利用这一机制进行赔偿。赔偿金来自伊拉克政府的石油收入,由位于瑞士的赔偿委员会将申请赔款成功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分发。至今伊拉克已经归还307亿美元,最近一笔还款发生在2010年10月,9家科威特企业和国际组织得到了9.5亿美元还款。

上述战争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联合国第692号决议,但伊拉克的案例能否对利比亚适用上不得而知。“因为战事前途不明朗,利比亚新政府谁来领头也不清楚”。此外,这类赔偿也并非100%理赔。

不过,部分企业应能得到政治风险担保赔偿。中国唯一一家开展此类业务的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有限公司近日就向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支付利比亚工程承包项目信用保险赔款逾2亿元。而受到影响的当地中资企业大部分参加了该类保险。

建言安保策略

多位曾驻北非-中东国家的中国大使告诉本报,中国企业在此次区域动乱中遭受损失暴露了中资企业在应对地区动乱上准备不足。

“这个问题已存在20余年”,秦鸿国曾于90年代任中国驻科威特大使,亲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据他介绍,中国外交部早在当时就警告国内企业警惕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秦鸿国向企业建议,在政局动荡的国家,平时要备战备乱,制定详细可行的预案,内容应包括撤离路线、各工地联络人和电话号码。驻外中资企业负责人要清楚自己的员工人数和分布、安排好应急车辆。对外输出的劳务工人要自己妥善保管护照,不要交由老板或他人管理。

前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黄舍骄指出,搜集安全信息也格外重要。今年1月中旬,他就从媒体上发现利比亚有暴民抢占未收工住宅的情况。如果在利比亚各地的中资企业能够及时向使馆汇报这样的情况,那么中国的危机应对将更加从容,黄舍骄说。

此外他指出,通过利比亚的事情,未来中资企业在竞标项目时,要在合同中加入安全成本,不要一味抢以压低成本赢得合同。

网站申明:系本文编辑转载,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被浏览的文章
物流知识  互联网  2011-08-09
热点文章
物流问答  互联网  2017-01-08
物流问答  互联网  2017-01-08
更多精彩文章点此进入
长按下图选择“设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