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集装箱能赚500-1300美元,规模较小的船公司今年实现扭亏为盈
出处: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1-09-10
根据Sea Intelligence分析,2021年上半年,整个航运业的营业利润超过了420亿美元,在疫情前几年里陷入亏损、无法产生规模经济的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加入了规模更大的航运公司的行列,实现了盈利。

今年第二季度,所有航运公司都报告了两位数的货运量增长,并伴随着每个集装箱的利润率大幅增加。据Sea Intelligence报告,今年第二季度,排名前13位的航运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总和达到245亿美元,第一季度为176亿美元。而2012年至2020年,该行业的营业利润总和仅为69亿美元。


第二季度惊人的盈利水平源于需求和运费的上涨。根据费率基准平台Xeneta的数据,第二季度亚洲-美国西海岸有效期为30天或以下的平均费率为4200美元/FEU,是疫情前2019年第二季度平均费率的4倍多。第二季度,中国-北欧的平均现货价格为4771美元/TEU,而2019年为736美元/TEU。

随着东西方主要贸易的运费达到创纪录水平,排名前13位的航运公司报告的每个集装箱息税前利润在500至1300美元/TEU之间,而2010至2020年间每个集装箱息税前利润最高记录为291美元/TEU。

“航运公司目前赚的钱多得离谱,类似的情况之前从未见过。”Sea-Intelligence在通讯中写道。


分析师指出,中型航运公司现在能够参与获利是另一个惊喜。在疫情爆发前的几年里,13家最大的航运公司的收入、货运量和利润都在持续增长。然而,另一边,阳明海运、HMM、以星航运等规模相对较小的航运公司,却在不断亏损,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降。

自去年夏天以来,北美对亚洲商品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将现货价格推至创纪录的水平,Zim积极扩大了其在需求量大的跨太平洋地区的海运服务,并以比一年前高出50%的价格签订了跨太平洋服务合同。

阳明海运在前两年每个季度都出现亏损后,到2020年第三季度才恢复盈利,而HMM在2020年恢复盈利,并将这一势头延续到今年上半年。

Sea-Intelligence表示,在疫情爆发之前,“规模越大越好”的言论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论,但这种趋势在疫情期间发生了变化,中型航运公司借助活跃的市场,加入了规模更大的同行的行列,实现了创纪录的收益。
网站申明:系本文编辑转载,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被浏览的文章
物流知识  互联网  2011-04-19
物流知识  互联网  2011-11-03
物流知识  互联网  2018-07-21
热点文章
物流问答  互联网  2017-01-08
物流问答  互联网  2017-01-08
更多精彩文章点此进入
长按下图选择“设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