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韩国的“人造太阳”创下世界纪录,在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了整整20秒的时间。而此前的纪录,是由中国的东方超环(EAST)创造的,该装置去年4月在1亿度的高温下维持了近10秒。
日前,有媒体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向芯部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1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科研新目标发起挑战。
“从1亿摄氏度20秒到1亿摄氏度100秒,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也将把人类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实验研究室主任龚先祖介绍,目前升级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4月底结束改造,向“1亿摄氏度100秒”的新目标发起冲击。
“人造太阳”并不是指我们真的打造一个像太阳类似的小太阳来照亮夜晚,而是在打造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从而实现太阳现在进行的核聚变过程,即著名的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
而它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地球能源问题。
与不可再生能源和常规清洁能源不同,聚变能具有资源无限,不污染环境,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等优点,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之一,也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